共分享了 11 篇关于「工具」的文章
这不是玩笑,我们回来了:Typecho 1.2.0
活久见,我2019年把博客迁移到typecho,当时typecho就停更了很久了,github上偶尔会修些bug,但一直没有正式版发布。 原来今年4月1号正式发布了1.2.0,愚人节是个好日子啊。 看了更新日志,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改进,功能层面还好,挺喜欢的,现在功能刚刚好。
Obsidian 中文社区·圆桌会议第一期
今天在Obsidian中文论坛看到第三期分享,晚上8点进行,准备参加的,结果腾讯会议必须得安装客户端,放弃了。到时看回放吧。 然后,在B站找到相应的官方号,看了第一期视频,后面有三位同学分享工作流,质量非常高。
介绍 | RSSHub
推荐一个RSS资源站,万物皆可RSS。 B站、微博、公众号等等官方不提供RSS的,也能RSS订阅。对反爬严格的网站,稳定性略差。
脆弱的互联网
又想起那句话:当你过云端生活的时候,意味着你的一切都是租来的。 更别提还是免费的云服务了。 这也是为什么笔记类非常重要的数据我一直坚持local first + text的原因,即便用了一些在线服务,也会定期备份数据,官方不支持,就写爬虫备份。
Release 0.5.17 · blacksmithgu/obsidian-dataview
就在今天,Obsidian的dataview插件更新到0.5.17了(beta版),其中有个我期待了很久的、绝对杀手级的feature:通过标签筛选任务,非常好用。 语法:TASK WHERE contains(tags, "#tag") 目前是beta版,可以通过BRAT插件进行安装。
如果卡车没有车轮—— 集装箱发明史
看《卡片笔记写作法》中提到这个典故,搜索来看看。书中借此主要想强调两点: - 问题导向,工具是为解决问题,不是反着来。 - 先进的工具也要配合流程(如上下流)的改造,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,否则可能适得其反
通过笔记思考 | 炜晨
对文中「从自己的需求出发来选择工具,而不是从工具的功能出发来想象它们对自己有什么用」这句体会有点深。 这周暂时放弃了Obsidian转而深度体验Logseq,Logseq更符合使用上的直觉,但就是对Obsidian非大纲写长文的能力割舍不下,也害怕迁移笔记带来的成本,所以之前数次对Logseq浅尝辄止,这次则下定决心,至少深度体验(只用)Logseq两周再判断哪个更适合我。 文中后面讲的,笔记应该原子化、面向概念等,Logseq其实也更符合这套方法论。
Pinfive:收藏、分享、不社交 - SKYue's Home
本文介绍了Pinfive一个比较重要的更新:一键复制他人的分享,加上自己的笔记后再次分享。复制分享的内容会带上来源记录原作者。 本期接下来四条均是复制而来,展示该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