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分享了 20 篇关于「产品」的文章
豆瓣是啥?-魏武挥
一般认为豆瓣小组和书影音的用户重合度很低。之前听潘乱的一期播客中有提到,最初不这样,是因为豆瓣小组和QQ有个啥合作,QQ用户大量涌进小组,才导致了这个结果。本文也有提到豆瓣与QQ的这次合作。
如何评价知乎的商业化?
求知和娱乐本质上就是两个场景(需求),知乎既想要专业、又想要大众化,典型的既要又要,结果就是不伦不类。 要么像得到、看理想这些专业的知识付费产品,虽然用户规模做不大,天花板不高,但小日子多半也过的不错。 要么像微博、抖音走纯娱乐向。 最后,总觉得通用型的社区不是一门好生意,微博也一样。
来自路在脚下
产品沉思录 2021 年精选v1.1.0.pdf
日常读的比较多的一个公众号,也经常在Pinfive中分享他的文章,这是年度精选集PDF,百度网盘下载地址,密码:wpsc
53.聊聊朋友圈十年的变与不变,在IM上做SNS难在哪?
不知不觉,第50期了。 -- 潘乱和张鹏关于微信朋友圈十周年的聊天节目。有一些很有启发性的点,比如: + SNS从空间到时间的转变 + 朋友圈的目标,社交强于内容消费 附:第48期发了一篇极客公园的用了十年,你真的看懂朋友圈了吗?,可以结合着看,其中也提到张鹏与张小龙的交流。
产品沉思录精选:差异化才是生存的根本
但趋同又势不可挡。 在一个成熟的行业,大众化和差异化主要是品牌取舍的问题,做大众还是小众。 在一个全新的行业或品类,另说。
用了十年,你真的看懂朋友圈了吗?
第一次用长按相机发文字朋友圈的功能,觉得这个交互太牛逼了。而微信中,有非常多不可见的交互方式,比如下拉进入小程序,长按文字识别搜索。把不常用的功能以不可见的交互呈现,是保持UI简洁的最佳方式。——当然,在不得不添加某个功能的时候。 微博的成功因为他是微信,占据了一个高频、主动、刚需的场景。他不用关心数据。 我们看到互联网上各种奇葩的设计,背后都对应了一个不合理的数字KPI。「合理的目标」非常重要。
来自留意观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