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惑
写在前面: 计划明年给Pinfive增加往年今日的功能,按年温故自己的分享,看当年的分享是否能沉淀下来,是否值得再次分享。一年365天,如果经过几年的汰换最后能沉淀出1825篇精华中的精华,并能充分吸收其中的内容,也是件了不起的事。 然后,想到这些年,在印象笔记中收藏了不少文章,决定先实验起来,把印象笔记中的文章一篇篇的拉出来,再次阅读、重新审视。接下来一段时间分享会以印象笔记中的旧文为主,新阅读到的文章为辅。今天的五篇,全是2015年(含)以前收藏的。有些链接失效了,通过搜索找到其它备份。 -- 这篇主要还是探讨了成功中的运气和努力的关系,很多努力是无意义的,比如研究双色球,写一些从来不回顾的笔记,收藏一堆从来不会再读的文章。 关于成功中的运气成份,在第27期的《越努力越幸运是一种假象》中也有探讨。
高阅读量文章的标题怎么取?14种模板直接套用
我是非常不屑做标题党的,但不得不讲,今天即便是一篇正经优质文章,取个好标题确实很重要。这里,我想讲另外一个观察。 文章一开始就给了三组标题,分别是: 1、烧纸钱的由来 vs 焚烧的纸钱,祖宗收到了吗 2、Under Armour的营销策略 vs 【观察】超越 Adidas,追赶 Nike,Under Armour在市场营销方面做了哪些? 3、互联网文案写作方法 vs 月薪3000和月薪30000写文案的差别 这些标题其实代表了信息分发的两个时代:搜索(语义相关最重要)和推荐(吸引点击最重要)。 我们在用搜索的时候,会搜索「烧纸钱的由来」,语义上干脆直接,绝不会有人搜索「焚烧的纸钱,祖宗收到了吗」,但推荐中大家看的不是语义,而是故事、情绪、夸张的表达。 我写博客,流量依赖搜索而不是推荐,所以取标题仍然是搜索引擎友好的思路,直接说事。
苹果的完美骗局
实在不喜欢这种写作,堆了很多料,但看不出主线逻辑。 但看到这个标题,让我想到另一件事:乔布斯2011年10月5日去世,丹尼斯·里奇2011年10月12日去世,相隔仅一周,那时我还在大学,媒体几乎都在报道和谈论乔布斯,丹尼斯·里奇却无人问津。如果论对计算机行业的贡献,后者绝不比前者少。这种贡献和影响力不对等的现象在互联网时代变的更加普遍了。 附丹尼斯·里奇的百科介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