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FT 让一切都能证券化 -#11
NFT本质和股票无异,是对某项东西所有权的凭证。当下的区别只是,股票关联公司的价值,而公司的价值体现在经营利润上,NFT对应的资产(比如Jack的首条Twitter,那个不知咋火起来的无聊猿)不产生现金流——当然,很多人认为它们是艺术品,有收藏的价值。 进一步的,任何未来可能产生价值波动的东西,都可以发行一个凭证(证券化),比如当下蒙娜丽莎画像500W元,也可以发500W份凭证,每个1块钱,未来如果画升值到1000W,那么每份涨到2元钱。基至于,这个凭证和画之间,也未必要有所有权关系,只要大家都信它,能交易、有流动性。那就行了。 Jack的那条Twitter,今天在A链上NFT了一次,明天在B链上再NFT一次,好像也没毛病,如果没有监管,这种所有权是无法得到保证的,而监管,还不得中心化么,如果大家只能在一个地方发NFT,只有这里的NFT被认可,那和交易所有啥区别呢? 最后,第一次系统性的知道证券化这个概念是看了陈志武的《金融的逻辑》,当时很受启发,推荐给大家。
通过笔记思考 | 炜晨
对文中「从自己的需求出发来选择工具,而不是从工具的功能出发来想象它们对自己有什么用」这句体会有点深。 这周暂时放弃了Obsidian转而深度体验Logseq,Logseq更符合使用上的直觉,但就是对Obsidian非大纲写长文的能力割舍不下,也害怕迁移笔记带来的成本,所以之前数次对Logseq浅尝辄止,这次则下定决心,至少深度体验(只用)Logseq两周再判断哪个更适合我。 文中后面讲的,笔记应该原子化、面向概念等,Logseq其实也更符合这套方法论。
【翻译】常青笔记 (Evergreen notes) - 知乎
上文提到常青笔记,找到这份资料,是一个汉化组把Andy Matuschak的相关笔记全给翻译了。 通过之间的链接看了七八篇,至少非常好的实践了: - 笔记间应该建立大量链接(经常在一个概念后面打括号指向另外一篇相关的笔记) - 笔记应该是原子化的,面向概念的(每篇都不长,只讲一个概念) - 不使用分类标签等层级结构
关于分析护城河的完整框架
太干货了,虽然看完了,勉强消化十之一二吧。涉及公司分析、行业分析的各种框架和方法论。没有知识背景,需要一个个查资料继续深入研究。
来自留意观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