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
事儿关经济

个人收入税与消费税

总觉得我以前在落园写过这个话题,结果自己没搜到,只是两年前简略地讲了一下美国的养老金而已。那就把这个还蛮有意思的话题也写写吧。

这个话题其实是去年年底在智利的时候,无意中混入了一群智利税务局职员的日常烤肉趴。别看我西语磕磕绊绊,还喝得醉醺醺的,谈到税务那我立马就来了精神,怎么也要掺合一下。

那几位老兄谈及智利在辩论现行的向个人收税的制度,是应该以消费税还是收入税为主?收入税大家都比较熟悉,一般是工资就直接被扣完了,美国等国家还有臭名昭著的4月15报税日。消费税很多时候不注意都察觉不到,美国还好,一般价签是税前价,然后一结账才能看到消费税。这主要是消费税在美国属于地方税而非联邦税,所以才有大家跑到免税州购物。中国大部分价签都是含税价,不仔细看发票可能都没意识到税率到底有多高。

智利的消费税以增值税形式出现,达到了惊人的20%。对于个人消费者来说,不存在增值税进项抵扣这一说,所以就是全额承担了。

中国的消费税这些年也被改革成了增值税,平均可能有17%,基本上都是奢侈品税的概念了。有意思的是卫生巾居然被归为增值税意义上的奢侈品,适用13%的税率。记得好像是历史遗留原因,不知道过些年会不会考虑国情进行调整。搜了一下现在婴儿纸尿裤的税率已经降到9%了(来源)。

美国的消费税极其复杂,有州、市、县等等多层。加州基本是9%左右,食品之类不征税,卫生巾现在也不征税了。芝加哥所在的伊利诺伊州消费税好像有11%,算是我印象中比较高的了。除了消费税之外,美国还有臭名昭著的房产税,也是州税。但与此同时,股票作为资产,只持有是没有税的。君不见首富马斯克“被迫”卖掉房产还贷款,然后股票资产做抵押贷款去消费。后面对加州忍无可忍,直接搬家到没有收入税的德州去了。简直是把税法吃得透透的。

智利在讨论增值税向收入税转变的主要原因是,消费税其实是向穷人征税,因为他们消费占收入的比例远远高于富人对应的比例。而收入税的设计则是保护穷人,更多地向富人收取。从社会公平和财富再分配的角度来说,收入税似乎更为公平?然而理论只是理论,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,美国的个税变成了向中产阶级征税,穷富两头反而都不怎么需要交税。上面的事实证明,成为美国首富不仅要才智过人,还要搞得定美国税务局和证监会。收入税其实起作用的只是劳动收入(发出来的工资),而对于资产收入并无太多作用。

那么既然收入税比消费税公平,为什么我们不完全用收入税取代消费税呢?除了上面说到的实践中合理避税的问题,还有一个社会层面的衡量就是人们劳动参与的积极性。前面的例子说到,人们对于收入税的感知是极为直接的,所以一旦税率上升,人们的本能反应就是调整工作时间,并没有激励超额劳动。消费税在某种意义上更缺乏弹性,一方面是很多消费是固定消费没法调整,另一方面则是“棘轮效应”——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人果然是一种好逸恶劳的生物。Saez这一课有深入讲各种最优个税税率设计的想法,有兴趣者不妨继续阅读。

那么大家继续想,既然向个人征税怎么都有问题,那为什么不取而代之向公司征税呢,这不就避免了各种问题吗?可惜的是,公司税也不是那么好征的。首先,对于企业家们来说,他们是可以选择把收入在个人和公司之间分配的,一旦公司税税率高,那么收入就会转化到个人收入这边,然后通过个人投资的方式重新进入公司的资金流。其次,公司税无法避免国界。前几年轰轰烈烈的“避税天堂”不就是跨国公司实现资产全球配置的实例吗?除此之外,Saez还有讲到公司税对于公司借贷行为的影响。亚马逊这么多年负利润,华尔街还趋之若鹜,难道大家都是梦想家吗?资产税同理,只要这个世界上不止一个国家,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就没办法征税。

税收本身作为一门课程很无聊,因为国内基本上是作为注册会计师或者法学讲法,考虑实践中怎么进行财务操作。然而若是把税收作为一门机制设计来思考,那就其乐无穷了。猫和老鼠的游戏,现实版的一例例日后被载入教科书,不仅仅是经济效率还有社会公平的各种考量,国家治理颇为一门学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