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奇艺们为何会失败?长视频平台收费模式探讨

发布于: 雪球转发:114回复:150喜欢:159

私下里一直有个看法,在长视频领域,按月付费的订阅制,不是个好的收费模式。

相对于内容创作领域的不确定性,资本市场一定是更喜欢订阅制的,因为收入变化较为线性,更容易预测未来的业绩。然而订阅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,这些问题给长视频平台的运营所造成的负面影响,并没有被充分的评估和认识。

分享一下我的观点,与诸位探讨。

一、

首先提一个问题,大家认为,长视频平台,如爱优腾、奈飞Disney+,它们的核心能力是什么?

内容的原创能力?那好像应该是影视制作公司的职责;平台推广能力?可爱奇艺们已经推到了这么大的盘子,也没见赚钱;技术研发能力? 那就更不靠谱了。

我个人的答案是:长视频平台最核心的能力,应该是对内容进行定价的能力。

我们知道,银行最核心的业务能力,其实可以理解为是对风险定价的能力。同样的道理,对于长视频平台来说,无论是原创内容,还是从第三方制作机构去购买内容,想要有钱可赚,都必须首先解决一个对内容定价的问题。只有内容产生的销售收入大过制作/采购成本,才有利润可言。

理论上说,如果有一家公司,研发了一个完美的预测模型,能够精确的预测所有还未上映的内容将会产生多少现金流,那么这家公司应该是永远不会亏本的——因为它可以把所有入不敷出的内容都砍掉,只保留那些ROI大于1的内容,这样就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(简化理解,不考虑带宽等其他成本)。

当然,我们都知道,现实中并没有这样的模型,否则维亚康姆迪士尼、索尼这些媒体巨头们,就不会常常一掷千金去拍一些票房毒药出来了。

毕竟,在内容创作领域,主要的生产设备和主要的终端消费者,都是人,活生生的、有喜怒哀乐的人,人的想法这东西,实在是太难量化建模了。

二、

实际上,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,订阅制是个很麻烦的东西。

考虑这样的一种不可能三角:订阅制的收费模式、稳定的业务毛利率、充分竞争的上游内容市场。在这三项当中,任何一家长视频平台,最多只能同时满足其中两项:

如果你的主要内容来源,是一个存在充分竞争的上游市场,大小制作机构在各个平台之间待价而沽,同时,你最主要的收费模式,是会员订阅制,或者说,你的每用户消费金额是固定且统一的,这种情况下,收入的变化与内容成本的变化无法同步,你的毛利必然是不稳定的,而且还可能是负的,这就是爱奇艺的状况;

如果你的主要内容来源,是一个竞争充分的市场,同时你要确保自己的毛利率是持续而稳定的,这种情况下,你就不能选择自助餐式的订阅制,只能选择类似于 APP STORE那样,收一个固定比例的苹果税,所有的内容单独计价,让用户自己去用钱投票;

如果你非得让毛利保持稳定、同时保持订阅制不变的话,那么你的内容采购成本就一定要有严格的限制,最好是以价格透明、没有人跟你竞争的冷门内容为主,而且足够长尾、足够分散,譬如要做一个经典老片点播服务,或者纪录片频道之类的,就可以采取这种方式,关键是内容上游不能存在激烈的竞争。

三、

另一个麻烦在于:当每用户每个月的付费金额保持一致,而他所观赏的具体视频内容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的时候,从原则上看,我们应当如何与内容制作方分享订阅收入?

为了方便讨论,我们可以假设所有内容都是基于播放数据,先上线后结算的。对于平台来说,这相当于降低了预测难度,但不影响我们对问题本质的分析。(买断其实也是一种封顶的收入分享)

一个最简单的思路是基于播放时长进行划分,譬如某个用户的订阅费用是20块钱,平台打算拿出其中的60%来分配给上游制作方,这个用户当月一共看了10个小时的视频,其中5小时是一部叫做《端点》的电视剧,那么,就这名用户来说,平台打算分6块钱给制片方。合理不?

听起来还挺合理的,问题在于,如果你这么做,其实是在变相鼓励制作方搞出80/90/100集的又臭又长的连续剧,以便制作方能拿到更多的播放时长。同时,由于每一个用户的单位时间价值都不一样,因此双方也没办法实现一个透明公正的对账机制。

另一方面,很显然,这部戏能得到多少播放量,还取决于你在平台上提供了多少资源推荐位置,而这些推荐位的价值应当如何抵扣,这又是一个问题。

你当然可以建立一个更复杂的模型,来想办法排除这些干扰性因素,譬如引入用户行为的真实性评估、以完播率和速弃率来进行加权、给推广资源制订一个内部结算价格、提供更多的交互机制如点赞、弹幕或者投票来了解用户的真实倾向,等等。

但这一切仍然是有极限的。根本上说,在一个基于时长的分配模型当中,平台无法通过“用钱投票”之外的手段,来把握用户的真正喜好倾向,因为同样是两个小时的观看时长,我们愿意为了一部电影付出50块钱的成本,而只愿意为了一部看起来还凑合的肥皂剧付出20块钱一个月的订阅费用。在平台来看,后者的总观看时长可能是前者的几十倍,但这并不代表后者有资格得到更多的内容收入分成。

总之,给作为非标品的内容进行定价,本来就是困难重重的一件事,现在,又增加了订阅制带来的收入封顶,在这样的限制条件下,建立一个有效的内容定价模型,就变成了一件相当不靠谱的事情。而基于如此不靠谱的模型所进行的内容制作成本的分配,也就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了。

四、

麻烦之三在于:当平台本身的用户规模已经很大,头部剧集的热播,并不能给平台带来额外的收入,反而因为表现比较好,后续内容采购成本会进一步上涨,从而压低毛利率。

当某个平台处于发展初期,用户规模尚小时,一部热播的剧集如纸牌屋,可能就能给平台带来大量的新增付费订阅用户,这时候,剧集的良好表现和新增订阅数的成长,是呈现比较强的相关性的,而平台也愿意为了这些优质内容支付大价钱,因为看起来ROI很合理;

但当你有两三亿的用户,譬如奈飞,新增用户数的增长空间本身变得很有限时,一部剧集的超预期表现,基本上并不能带来什么额外的增量收入,因为ARPU是固定的,而用户数的增长无论如何都已经非常缓慢了。

这会带来两种可能的后果:第一种,平台要保护自己的毛利率,因此不愿意为表现好的戏支付更高的价格,这带来的结果是,平台上的内容整体品质下降,或者一流的创作团队另谋高就;而另一种选择是无视毛利率,大成本投入进行有风险的赌博,这样带来的结果,要么是叫好不叫座,赚吆喝不赚钱,要么则是一下子产生巨额的损失。

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,当蛋糕不再继续变大时,平台和CP之间,就进入了一种内卷化的生存模式。

五、

在理想世界里,要救活爱奇艺,其实挺简单的,譬如现在20多块钱一个月的会员费,直接一次到位,提价到50块每月,如果付费用户规模不变的话,立马就可以盈利。

当然,在现实世界中,这根本就是痴人说梦。涨价而用户规模不变,那得是传说中的吉芬物品才行,爱奇艺的会员肯定不属于这一类。

可是,为什么爱奇艺们空有巨大的用户规模、海量的播放时长,却仍然无法提价呢?根本原因是什么?

第一个原因和消费心理有关。在实际欣赏到让自己满意的剧集之前,用户其实并不愿意为自己还没看到(甚至都不知道具体是啥)的内容“预付”费用,如果非支付不可,那最好是价格定的越低越好,这是对将来内容质量的不确定性的对冲。

第二个原因则更加简单:对于上家(CP)和下家(观众)来说,平台所能提供给他们的,其实是一些非常标准化、可替代的价值。这种可替代性决定了平台很难单方面提高毛利率,因为上家和下家要换个平台都太容易了,除非成为市场上的垄断者。(为爱奇艺的出售失败叹口气)

在现实世界中,平台能提供给CP的,主要是这么几样东西:资金(包括预付制作费用)、宣传推广(引流)、服务器带宽(可以理解为一种云服务)、支付渠道(其实这个不值钱),其实后面这两样是没有什么门槛的,我一部电影放到公众号上,也一样可以提供给观众来看,也能收票钱,但前面这两样就比较特殊了,我要自己付钱先把片子拍出来,而且也拉不来足够多的观众。

现实来看,长视频平台的商业价值,主要就是建立在给视频作品提供流量、服务器带宽、支付渠道和资金支持上。其中比较不可替代的,主要是为单部作品提供流量来源。

说白了,对于CP和观众来说,长视频平台真正的价值,或者说唯一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,其实就是个导流的——也就仅此而已。

六、

实际上,当我们不再拘泥于订阅制的桎梏,转而选择更加灵活的收费模式时,很多问题原本是可以得到解决的。

说到这里,提一个之前被媒体口诛笔伐的东西,叫做“超前点播”,这东西说实话是有点可惜的,因为它可能是拯救(国内)长视频付费模式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。

在我看来,抛开各种概念包装和规则设定,超前点播本质上就是让剧集或者单集内容,实现作为SKU的独立计费,摆脱订阅制的总额天花板,实现用户付费金额的差异化。

这个思路本身,是绝对正确的,但在具体执行层面,过于首尾两端,想要一鱼多吃,哪边的钱都不想放弃,最终引发了媒体和监管层面的反弹,把一个很有希望的事情彻底扼杀在了摇篮里。

事后诸葛亮一下:如果更加简单粗暴一点,不做“超前”的概念,我就是硬性的搞付费解锁,譬如一部电视剧有30集,直接设为1-6集免费可看,7-30集按集付费观看,类似于现在的网络小说,结果又会如何?

事实上,这种脱离订阅费用,单独计费的模式一直都存在,最常见的就是所谓的“网大”,也就是常见的那种点播付费的网络电影。但这种模式一直局限在电影上,并没有在电视剧、综艺节目当中普及开来。

其实,只要内容足够精彩,假以时日,这条路总会走得通的。别忘了,同样是内容付费,中国人每年为了游戏道具支付两千多亿、为网络小说付费几百亿,我们其实并不缺乏为内容付费的习惯。

七、

设想一下,如果爱奇艺腾讯视频的合并,没有被反垄断叫停的话,合并之后的爱腾视频(随便起个名字),其理想的收费模型应该是什么样子?

1、把视频内容池整体分为免费+广告内容和付费内容两大类,前者主要以轻松休闲类的网剧和喜剧等为主,接入可跳过的前插和中插广告(参考youtube),而付费内容不包含任何硬广告(内容植入不算),也不允许免费用户观看;

2、付费内容细分为两个池子:经典内容池和热播内容池,针对经典内容,推出VIP会员,主要功能是免费内容去广告+无限量播放经典付费内容,这里的经典内容,简单点儿理解,版权摊销的大头已经过去、或者采购成本很低的内容,例如上映1年以上的电影电视剧,都算在这里;

3、热播内容没有订阅制,采取纯粹的按集付费,电影的话可以免费观看前10分钟,电视剧的话提供1-4集试看,后续看多少集就花多少钱解锁,观众是不是VIP会员无所谓,或者会员可以给一点额外折扣。所有花了大价钱制作或购买的热播影视节目,都会放在这个池子里,按集单独售卖,然后平台和制作方分成;

在新的模式下,首先长视频平台不再作为内容的买断者出现(或者不把内容买断作为最主要的内容授权形式),从而不再承担内容定价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和额外成本,由内容的制作方直接向平台上的观众销售内容产品,平台从中抽佣;

其次订阅制的VIP会员,只作为过期版权的辅助变现手段出现,变主要收入来源为次要收入来源,核心是对版权沉没成本的二次利用,基本不存在亏钱的可能;

最后,免费加广告这部分的内容,作用并不是通过广告盈利,而是把插播广告作为付费热播内容的宣传渠道,把用户吸引到真正产生收入的直接付费内容当中,类似于今天微信小游戏在手机游戏生态里扮演的角色。

这样的付费机制,加上双方合并之后产生的头部效应,应该是足以让新的平台产生正向现金流的。

可惜这套思路,或许只有等到爱奇艺关门之后,才能验证其正确性如何了。

几点补充:

1、关于贴片广告收入。顾名思义,长视频追求的是长时间的沉浸感和代入感,这种特性与贴片广告是天然冲突的,视频内容的贴片广告只适合中短视频,因为内容之间存在天然的段落感,不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。因此,贴片广告过去、现在、未来都救不了长视频平台。

2、关于内容的粗制滥造。首先,内容品质的相对粗糙,这是现行游戏规则下产生的结果,而不是缔造如今这套游戏规则的原因,既然烂剧有人看,那么就一定会有王晶们愿意拍,内容品质(在某些人)看起来格调不高,主要是因为受众的品味原本就参差不齐;另一方面,订阅制的流行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和推动了烂片的出现,这个前面已经讲过了。

3、奈飞为什么成功了?订阅制的局限是否具有普遍性?首先,奈飞没有选择广告加订阅的两条腿走路的模式,这是它比爱优腾明智的一点;其次,奈飞和disney亚马逊之间的竞争目前仍然处于中局阶段,就算现在看上去仍然能打,但很难说最后就不会走上爱奇艺的穷途末路;最后,前文说过了,订阅制并不是在任何阶段都不好用的,在相对早期阶段,订阅制还是可以让平台快速成长起来的,瓶颈主要出现在中后期阶段,也就是用户规模增长放缓之后。

4、爱奇艺还有救吗?如果继续照着现在的路走下去,死掉只是个时间问题。但也不能说绝对没有意外,在反垄断法的桎梏下,能否找到某种方法,和主要的竞争对手腾讯视频达成某种攻守同盟,共同推动整个长视频领域商业模式的彻底转型,这样的话,或许还可以找到一线的生存机会。不过大前提是,李彦宏愿意继续玩下去。

$爱奇艺(IQ)$    $腾讯控股(00700)$    $奈飞(NFLX)$     @今日话题   

精彩讨论

刘黄叔2022-02-10 13:40

分析的很透彻。
国内长视频平台很难盈利,成本和收入两方面的原因都有,短期来看,更多出在成本这方面。

这里的关键性问题是,视频平台采购成本高,但其实影视公司也没赚到多少钱,查A股几个影视制作公司财报,很明显可以看出来,基本上过的都是可怜兮兮的。

那么,影视平台每年巨额采购,钱都花在哪里了,据我所知
1 演员成本
2 采购中间的贪污成本也非常高

而用户在订阅视频的时候,关注的几个要素,演员只占一小部分,而且观众越成熟,其越需要通过内容质量来评估是否花钱订阅,毕竟无脑为偶像花钱的群体其实并不是主力。 也就是说过去几年,视频平台花费大量资金,其实并没有在提升用户付费意愿上做努力,相当一部分资金打了水漂。

对于观众来说,这几年不论是电影还是电视,制约用户消费主要问题在于内容质量问题,供给数量足够,但是质量不行,这是制约消费的首要因素,也是中国影视问题的老毛病。

而限制供给质量的因素,是因为现在的影视供给体制,其实是过去二三十年形成的,已经落后于现代消费者的需求,简单来说,不论电影还是电视,过去几十年,对于票房也好,对于收视率也好,最大影响因素是明星。 不论是导演,还是演员,明星就是收视率,票房的保证, 所以不论是电视采购,还是电影制作,大头花费都在明星身上。小部分花费在影视内容制作上。

然而,这三五年,消费者在迅速成熟,这个现象首先表现在电影市场,然后这两年网剧市场也表现的很明显。 成熟的标准是,消费者更看重内容质量,这个质量表现在能否击中消费者的情感,而击中消费者情感的关键在于剧本,在于故事内容,以及技术特效。 而不是明星。 

而要生产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内容,就需要减少演员成本,提升制作成本,从导演中心制,转为制作人中心制或者编剧中心制。 然而,影视平台在采购内容的时候,影视公司在制作内容的时候,其实标准依然是青睐知名演员。

所以,影视平台如果想要持续盈利,并且盈利持续增长,首先要向市场提供优质内容,不同消费者群体所需要的内容。 这就需要影视平台对上游的内容生产链进行改造,升级。或者等待上游内容供给链,自己成熟。 不论怎么样,这都需要时间, 因为培养一个优质的编剧,导演,都需要几年甚至更久的周期。就像足球青训一样,没有十几年的精工细作,是没成果的。

过去五六年,几个视频平台其实都有尝试自制,但是力度不够,没有当做核心工作去做,未来视频平台盈利的关键,竞争优势的关键,就在于能否掌握优质内容的生产能力,而不是直接从市场购买。  芒果能够盈利的关键,也在于其综艺制作能力在国内首屈一指,从而通过广告收入覆盖成本。

长视频消费需求,长期都是存在的,有能力付费的群体其实每年都在增长,问题的关键是愿意付费的群体增长停滞,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,就是增加优质内容的供给能力,而要增加优质内容的供给能力,就要催熟内容生产整条产业链,现在内容生产产业链里,演员是最成熟的,而编剧产业链,制作人产业链,导演产业链,幕后制作产业链还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,离批量化生产还远的很。不提升内容供给产业链水平问题,就无法解决用户付费意愿,也无法解决内容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,而一旦解决这个问题,成本自然会下来,收入自然会上升, 盈利模式自然就跑通了。

奈飞和爱奇艺最大不同之处,不在于付费的高低,而在于提供的内容质量的高低,而这其中的关键在于,中美影视产业的水平差距导致的。

最后,有影视平台的采购部存在,这些影视平台的高层,有这个意愿去辛苦耕作上游产业链吗, 要是我,还不如洒洒水花费巨资向影视平台购买,不用花自己的钱,还能给自己办事,估计中间还能潜规则,还有比这更爽的事情吗。

张玄机2022-02-10 12:29

你提到的单片和单集付费,爱优腾的人讨论了没有一百遍也有五十遍了,年年讨论……他们都用顶级算法和精算师测算过按照这个模式,去年的收益是比现在更好,还是更差……这个模式的悖论其实回到了你文章开头提到的问题,单片或者单集付费就要求对单片有较高的确定性,要求内容评估能力的飞跃式提升,这个问题也如文章中提到的是无解的……另外大家都较愿意为新、热、好(相对而言)内容付费,不愿意为老、冷、烂(相对而言)内容付费……现实恰恰是前者贡献着流量大头,后者贡献着流量小头,库存上又是前者极少,后者极多

龙狼2022-02-10 12:39

定价权哪有说获得就获得的? 
楼主没考虑竞争和上游版权方的问题。
自制剧,网大,网剧怎么定价,好莱坞,精品LIBRARY电影如何定价? 怎么可能完全是平台方自己说了算。
只要国内是优爱腾+芒果+咪咕,这种3+2格局还在,内容定价就是个空话。甚至市占率90%都不一定能获得内容定价权,楼主还记得优酷土豆刚刚合并那会吗? 那时候腾讯和爱奇艺都还没起来。
核心竞争力往往最后会提现在定价权上,实际上爱奇艺这样的平台定价权很弱,门槛也没那么高,这是由他们的成本结构最终决定的。

所有的视频平台本质都是双边市场,需要流量和内容两个发动机。 游戏机类似,但是不一样,就是因为一方游戏的排他性,以及入口的完全掌控性。

价投不夹头2022-02-10 13:26

$芒果超媒(SZ300413)$ $爱奇艺(IQ)$
还有一点原因就是国内的盗版太猖獗,连电影都能盗摄更不用说电视剧和综艺了
基本上任何内容出来12小时之内各XX播放器平台就有同样清晰度的更新(只有开屏广告),这无疑大大降低了用户消费的积极性。

枫林随手记2022-02-10 15:25

长视频平台作为Video Store 像AppStore一样收苹果税,旱涝保收,想法很好,但苹果是封闭系统,App只能上AppStore才能被用户购买。 而这些长视频平台对内容生产商来说不是必须唯一的,市场上同时有几个竞争平台,内容商特别是好的内容的话是强势的,而用户只会跟随内容走,内容在哪个平台就去哪个平台看。
到时候这些视频平台的竞争估计也只能是给内容商做嫁衣, 除非自己即做平台又做内容但这又回到现在的老路了。
不过想想长视频平台都这样了,特别是$爱奇艺(IQ)$ ,死马当活马医,试试吧!

全部讨论

分析的很透彻。
国内长视频平台很难盈利,成本和收入两方面的原因都有,短期来看,更多出在成本这方面。

这里的关键性问题是,视频平台采购成本高,但其实影视公司也没赚到多少钱,查A股几个影视制作公司财报,很明显可以看出来,基本上过的都是可怜兮兮的。

那么,影视平台每年巨额采购,钱都花在哪里了,据我所知
1 演员成本
2 采购中间的贪污成本也非常高

而用户在订阅视频的时候,关注的几个要素,演员只占一小部分,而且观众越成熟,其越需要通过内容质量来评估是否花钱订阅,毕竟无脑为偶像花钱的群体其实并不是主力。 也就是说过去几年,视频平台花费大量资金,其实并没有在提升用户付费意愿上做努力,相当一部分资金打了水漂。

对于观众来说,这几年不论是电影还是电视,制约用户消费主要问题在于内容质量问题,供给数量足够,但是质量不行,这是制约消费的首要因素,也是中国影视问题的老毛病。

而限制供给质量的因素,是因为现在的影视供给体制,其实是过去二三十年形成的,已经落后于现代消费者的需求,简单来说,不论电影还是电视,过去几十年,对于票房也好,对于收视率也好,最大影响因素是明星。 不论是导演,还是演员,明星就是收视率,票房的保证, 所以不论是电视采购,还是电影制作,大头花费都在明星身上。小部分花费在影视内容制作上。

然而,这三五年,消费者在迅速成熟,这个现象首先表现在电影市场,然后这两年网剧市场也表现的很明显。 成熟的标准是,消费者更看重内容质量,这个质量表现在能否击中消费者的情感,而击中消费者情感的关键在于剧本,在于故事内容,以及技术特效。 而不是明星。 

而要生产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内容,就需要减少演员成本,提升制作成本,从导演中心制,转为制作人中心制或者编剧中心制。 然而,影视平台在采购内容的时候,影视公司在制作内容的时候,其实标准依然是青睐知名演员。

所以,影视平台如果想要持续盈利,并且盈利持续增长,首先要向市场提供优质内容,不同消费者群体所需要的内容。 这就需要影视平台对上游的内容生产链进行改造,升级。或者等待上游内容供给链,自己成熟。 不论怎么样,这都需要时间, 因为培养一个优质的编剧,导演,都需要几年甚至更久的周期。就像足球青训一样,没有十几年的精工细作,是没成果的。

过去五六年,几个视频平台其实都有尝试自制,但是力度不够,没有当做核心工作去做,未来视频平台盈利的关键,竞争优势的关键,就在于能否掌握优质内容的生产能力,而不是直接从市场购买。  芒果能够盈利的关键,也在于其综艺制作能力在国内首屈一指,从而通过广告收入覆盖成本。

长视频消费需求,长期都是存在的,有能力付费的群体其实每年都在增长,问题的关键是愿意付费的群体增长停滞,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,就是增加优质内容的供给能力,而要增加优质内容的供给能力,就要催熟内容生产整条产业链,现在内容生产产业链里,演员是最成熟的,而编剧产业链,制作人产业链,导演产业链,幕后制作产业链还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,离批量化生产还远的很。不提升内容供给产业链水平问题,就无法解决用户付费意愿,也无法解决内容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,而一旦解决这个问题,成本自然会下来,收入自然会上升, 盈利模式自然就跑通了。

奈飞和爱奇艺最大不同之处,不在于付费的高低,而在于提供的内容质量的高低,而这其中的关键在于,中美影视产业的水平差距导致的。

最后,有影视平台的采购部存在,这些影视平台的高层,有这个意愿去辛苦耕作上游产业链吗, 要是我,还不如洒洒水花费巨资向影视平台购买,不用花自己的钱,还能给自己办事,估计中间还能潜规则,还有比这更爽的事情吗。

你提到的单片和单集付费,爱优腾的人讨论了没有一百遍也有五十遍了,年年讨论……他们都用顶级算法和精算师测算过按照这个模式,去年的收益是比现在更好,还是更差……这个模式的悖论其实回到了你文章开头提到的问题,单片或者单集付费就要求对单片有较高的确定性,要求内容评估能力的飞跃式提升,这个问题也如文章中提到的是无解的……另外大家都较愿意为新、热、好(相对而言)内容付费,不愿意为老、冷、烂(相对而言)内容付费……现实恰恰是前者贡献着流量大头,后者贡献着流量小头,库存上又是前者极少,后者极多

2022-02-10 12:39

定价权哪有说获得就获得的? 
楼主没考虑竞争和上游版权方的问题。
自制剧,网大,网剧怎么定价,好莱坞,精品LIBRARY电影如何定价? 怎么可能完全是平台方自己说了算。
只要国内是优爱腾+芒果+咪咕,这种3+2格局还在,内容定价就是个空话。甚至市占率90%都不一定能获得内容定价权,楼主还记得优酷土豆刚刚合并那会吗? 那时候腾讯和爱奇艺都还没起来。
核心竞争力往往最后会提现在定价权上,实际上爱奇艺这样的平台定价权很弱,门槛也没那么高,这是由他们的成本结构最终决定的。

所有的视频平台本质都是双边市场,需要流量和内容两个发动机。 游戏机类似,但是不一样,就是因为一方游戏的排他性,以及入口的完全掌控性。

2022-02-10 13:26

$芒果超媒(SZ300413)$ $爱奇艺(IQ)$
还有一点原因就是国内的盗版太猖獗,连电影都能盗摄更不用说电视剧和综艺了
基本上任何内容出来12小时之内各XX播放器平台就有同样清晰度的更新(只有开屏广告),这无疑大大降低了用户消费的积极性。

2022-02-10 15:25

长视频平台作为Video Store 像AppStore一样收苹果税,旱涝保收,想法很好,但苹果是封闭系统,App只能上AppStore才能被用户购买。 而这些长视频平台对内容生产商来说不是必须唯一的,市场上同时有几个竞争平台,内容商特别是好的内容的话是强势的,而用户只会跟随内容走,内容在哪个平台就去哪个平台看。
到时候这些视频平台的竞争估计也只能是给内容商做嫁衣, 除非自己即做平台又做内容但这又回到现在的老路了。
不过想想长视频平台都这样了,特别是$爱奇艺(IQ)$ ,死马当活马医,试试吧!

2022-02-10 15:45

国内正版视频资源受到很大规则限制,盗版资源不受任何限制还免费,有点类似于本地实体店和淘宝的小商家竞争,货源少质量差还成本高,太南了。不仅是长视频网站,国内的电影院,制片方恐怕都是受害者。

如果国内的监管放开,同时把奈飞迪士尼放进国内,爱优腾能竞争的过吗?收费模式只是个模式,我觉得还是要看本身的竞争力。如果存在效果更好的收费模式,所有平台都会学到,价格竞争又会形成压制。

2022-02-10 14:02

按照你说的对内容的定价能力,我有个非常感性的看法,这个定价能力应该是一种对内容的判断力,大致拟合成类似豆瓣评分这种东西。长视频消费者注定是挑剔的,毕竟时间成本高,谁也不想花大把时间放在烂片上,爱优腾现状是首屏一大堆垃圾,他们运营也都知道这些是垃圾,但是不影响给大把的资源位,一些垃圾片他们也给标个8、9分,这我觉得就是背道而驰。

2022-02-10 13:12

本质还是盗版,国人对内容付费意识不强。

2022-02-16 21:08

写的很好,付费解锁才是未来的方向。平台的意义其实就是渠道,平台可以让更多人看到,从而付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