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午做了一个网络调查,想看看信息污染的浓度。
题目是这张“乌克兰战争受害者的照片”(图2)是真是假?

截至3月12日晚上11:03,差不多正好12个小时。根据目前所知道的信息,303人选择这张照片是真实的乌克兰战争受害者照片;158人选择这是过去煤气爆炸事故受伤者的照片;97人选择是演员扮演的;669人选择不知道。
首先可以排除掉诚实的669名“不知道”。确实这张照片并不是火到妇孺皆知。
那么可以有效判断信息污染程度的,就是选择为真的303,对选择为假的255(煤气事故照片+演员假扮)。

首先来确认一下这张照片是否确实是乌克兰战争受害者照片。
2月25日前后,许多外媒刊登了这张照片,许多报纸将其作为头版封面图(图三)。

根据图片标注的信息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,这张图片由Anadolu Agency通过Getty Images图片库提供。
Anadolu Agency一般译作阿纳多卢通讯社,是土耳其最大的新闻通讯社,成立于1920年。1974年10月原社长奥努克访华,和中国签订了新闻合作协定。1975年,新华社派出常驻记者,中土两国通讯社建立了供稿关系。目前,阿纳多卢通讯社在全球有3000多名员工,41个新闻中心,为100多个国家提供新闻资讯。
而Getty Images则是全球最大的新闻图片库,为确保谨慎,加上之一。

用Ukrainian woman war Anadolu Agency 这些关键词,可以迅速在Getty Images的图库中找到这张照片(图四),图片说明是:
【空袭击中乌克兰哈尔科夫】
乌克兰哈尔科夫-2月24日:2022年2月24日,一位受伤的妇女,名叫Olena Kurilo,在一次毁坏乌克兰哈尔科夫郊外一座公寓楼的空袭之后被发现。(图片由Wolfgang Schwan/阿纳多卢通讯社通过盖蒂图片社提供)

这张图片发布之后,如前所述,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,被多家媒体采用。
2月25日,阿纳多卢通讯社官网还发了一篇文章,题为《以乌克兰的空袭幸存者照片,阿纳多卢通讯社向世界展示了战争的模样》。
链接→O网页链接

其中提供了更多的信息:
照片中的妇女是一名教师,空袭是俄罗斯导弹袭击。
机翻文章主要内容如下: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周四,在乌克兰东部哈尔科夫地区的楚胡夫市,阿纳多卢通讯社摄影记者沃尔夫冈·施万拍摄了俄罗斯导弹袭击中受伤的平民。

在他的照片中,奥莱娜·库里洛老师的照片——她头上缠着绷带,空袭后脸上有血块——已经成为这场冲突中最引人注目的照片之一。

许多国际报纸,包括英国的《卫报》、《伦敦时报》、《太阳报》、《独立报》和德国的《图片报》,都在头版使用了这张照片。

《泰晤士报》使用了这张照片,标题是“欧洲黑暗的一天”,而《卫报》使用了这张照片,标题是“普京入侵”。

这张照片也被许多国际新闻频道使用,尤其是CNN和BBC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文章的配图就是图3。这张图片后来被质疑照片真实性的人拿来作为”外媒批量刊登假新闻“的证据。
以上可以确认,这张图片来自专业的新闻机构和新闻图片库,而且是第三方,并非乌克兰的官方或非官方组织提供,造假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。
或许有人会说,是不是存在土耳其配合乌克兰造假的可能呢?毕竟土耳其和俄罗斯也有恩怨,不能排除这种夹带私货黑俄罗斯一把的可能。
emmmmm,只能说,这个概率很低,而且只是一个大胆猜想。

好,通过上面的检索,我们知道了这张照片的来源。接下来就是质疑了。
2月25日,有外国网友在某社交平台质疑称,这张照片来自2018年俄罗斯马格尼托格尔斯克发生的一次天然气爆炸事故,各大媒体都在传播虚假信息。
质疑的理由包括:
1、背景中的大楼,和2018年煤气爆炸的大楼很像;
2、受伤妇女照片,和2018年煤气爆炸一张受伤者照片很像。
这类信息迅速被国内营销号翻译搬运,进行“辟谣”,得到了广泛的传播。

但对照片真实性的质疑,很快得到了回应。2018年煤气爆炸的大楼,是一座十层楼房,跟照片中根本不是同一座建筑。受伤的乌克兰教师Olena Kurilo也有其他社交网络信息和接受视频采访的信息,证实确实是一名空袭受伤者。
国内媒体如澎湃新闻,也发布了对这个信息的核实调查,可以直接看原文→O明查|这张乌克兰受害者图片是“2018天然气爆...

那么,最后问题来了。
通过这个1000多人样本的小调查,获得真实信息的人,和被虚假信息影响的人,比例竟然高达1.19:1,也就是说,在接收到相关信息并产生认知倾向的人中,有45.7%的人被信息污染所影响。
这个数字比我开始这个调查时所预估的大得多,甚至让我希望这个调查因为样本偏差太大缺乏代表性。
这里并没有站哪一方的意思。战争中各种信息污染是常态,各方都会发布对自己有利的信息,也会指责对方虚构事实。哪一方面造成的信息污染更严重、影响更大,大家可以有自己的判断。

对一个社会来说,必须要有基础的共识,而共识则来自于对基本事实的共同确认。如果缺乏这些建立在基本事实上的共识,我们必然陷入无休止的撕裂。
怎么供给充足的、未被污染的信息,怎样维持社会的基础共识,是非常要紧的事。需要严肃的内容生产者努力,也需要平台有更及时、有效的辟谣机制。
至于让每一个互联网使用者都具备事实核查能力,这个实在太难了,指望不了。最多可以让少数经过学习和训练的人独善其身而已。
专业、系统的事,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和系统去做。
做不好,会出大问题。
欢迎新用户
o p

正在加载,请稍候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