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上的好内容不是变少了,而是太多了
(周末了,分享点与股票、商业无关的) 河森堡之前在微博讨论互联网优秀的内容在消逝(原贴没了,这里有个备份www.bohaishibei.com ),本文是Fenng的一个评论。 观点也不新奇,就是:好内容的比例是在下降的,但好内容的绝对数肯定比以前更多了。整体和部分、绝对数和比例,是我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忽略的点,这两篇讨论是非常好的案例。 对互联网内容多讲一句,虽然互联网优质内容更多了,但也更难发现了。曾经以为算法是一条解决路径,但在商业面前,似乎走偏了。最终还是得回到人的筛选和推荐,也是我坚持开发Pinfive.Today的原因,定期分享我读到的优质内容。
【播客】少楠关于flomo和小报童的一些分享:好的产品,是让用户成为更好的自己
很早从flomo知道少楠的,但这应该是第一次听他的播客,我很喜欢flomo,经常会想为什么它成功了,仅仅因为它的设计简洁而克制吗,这似乎还不够。 听完这期播客,能看到另一面,就是运营。少楠和他的合伙人,在产品之外,做了大量细节的运营工作。比如对接用户,比如flomo 101项目,早期我也加过他们的微信群。是这些产品之外的付出,最终形成口碑传播开来的。 把用户当人,而不是流量。一个常识在今天却显的很珍贵。
“讨公道联盟”:跨文化比较视野中的中国网络私刑行动研究
去年6月的一篇旧文,对中美网络私刑、网络暴力进行了一些对比研究。感觉其中对社交媒体文本数据分析的部分,感觉样本量有点小,不确定是否置信。但并不妨碍后面基于中美文化差异进行的归因分析,非常符合直觉,也很有启发性。这再次让我想起王志文主演的《天道》中的一句台词:中国人的mz,是你为我做主的主。
这可能是我们最缺的新闻报道
学到一个新概念:解困新闻学。强调还原案例,从案例中寻求解决之道。而不是聚焦恶的人或事。下面这段,点出了平时很少意识到的问题: 我们活在一个对“恶”非常熟练敏感的社会,从《论语》中出现“君子”与“小人”的分别后,我们对如何避免“小人”的热忱就远大于如何成为“君子”。从小我们就被教育“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无”,但“助人之心”在这里却是缺席的。
译文 | 过去 12 年里,我的生产力工具只是一个 .txt 文件
这篇文章最近很火,看到很多人分享。原文在Hacker News上也有激烈的讨论 news.ycombinator.com 其方法本质上就是近年流行的daily note,我用过的logseq/obsidian都支持,其实并不复杂。很喜欢HN上一个热评:关键不是什么工具格式,而是其背后的流程和执行力。凡事坚持久了,形成习惯,就无敌了。